各辖市、区人民政府,常州经开区管委会,市各委办局,市各直属单位:
《常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2024年7月11日
(此件公开发布)
常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抢抓低空空域改革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机遇,充分发挥常州市智能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制造产业优势,加快培育发展我市低空经济,制定本行动方案。
一、发展目标
紧扣“国际化智造名城、长三角中轴枢纽”城市定位,深入实施“532”发展战略,坚持因地制宜、特色发展,以低空制造为核心、以设施建设为基础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,大力推动“三园五中心一平台”建设〔三园:溧阳别桥无人机产业园、武进低空经济产业园、新北空港产业园;五中心:空域管理创新中心(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)、航空空气动力创新中心(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南方分院)、航空复合材料创新中心(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)、固态电池创新中心(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)、低空交通服务创新中心(常州机场低空融合发展实验室);一平台:常州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〕,努力打造长三角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。到2026年,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能级得到跃升,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,低空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,低空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搭建,成为全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。
产业规模迅速扩大。将低空经济纳入“1028”产业体系,推动产业集群向高而攀、向新而行。到2026年,引育一批低空经济头部企业,力争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50家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,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。
基础设施初具规模。规划研究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和配套设施布局。到2026年,规划通用机场(运营中心)5个,新建通用机场(运营中心)1个以上,建成200个左右低空航空器起降场(点),按需构建覆盖市域范围的低空智联网。
创新能力有效提升。攻克一批低空领域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,新增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机构5家以上,初步形成低空航空器检验检测、试飞验证、产品认证、适航审定服务能力。
应用场景不断丰富。拓展面向政府、企业和大众的低空应用场景,开展低空领域民用无人驾驶试点示范,培育1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,规划开通低空航线18条以上。
二、重点任务
(一)产业招引培育工程
1.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。落实《江苏省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加快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布局规划研究,系统梳理低空制造产业链企业清单,加快绘制产业链图谱,吸引一批低空制造企业落户,带动全市电机、电池、复合材料、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发展,推动实现大中小规模、高中低空域企业融通集聚发展。(市工信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商务局配合)
2. 加快培育优势企业。立足产业优势,推动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,重点围绕碳纤维材料、零部件加工、动力电池等领域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,加大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,壮大一批竞争力强、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。支持低空制造企业申报首台(套)重大装备项目,相关创新产品优先列入重点推广应用目录。(市工信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配合)
3. 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。加强创新联合体建设,围绕低空制造中通用航空器关键零部件、发动机技术、电推进技术、航电系统、整机制造等,推动南航、河海、常大等院校与企业协同攻关,争取北航、哈工大、西工大等省外航空强校与我市重点企业加强合作。成立市级低空经济专家智库,引导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新型智库等参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,成立低空经济行业协会。开展低空经济“揭榜挂帅”科技攻关,鼓励重点企业与航空央企合作,推动国防先进技术、工艺、材料等攻关成果向低空产业装备领域转化应用,支持建设低空制造领域创新平台和研发平台。(市科技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配合)
4. 大力招引培育重大产业项目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重点聚焦各类低空航空器整机、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制造研发的龙头企业,因地制宜招引一批战略性、标志性、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。积极招引飞控系统、荷载系统等高附加值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,招引培育空中交通、物流、农业、应急、旅游、消防、安防等领域服务企业,做大做强低空经济服务业。(市商务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信局配合)
5. 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。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,发挥本地南航、河海等高校优势,聚集低空经济人才助力常州创新发展,重点引进领军企业和高校创业团队,吸引各类低空经济专业人才纳入龙城英才计划。依托溧阳长荡湖机场,筹建141航校,培养低空飞行人才;依托常工院、常技师、常交技等开设的飞行技术、飞行器装配与维护、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,培养低空经济专技人才。(市委人才办牵头,市教育局、市科技局、市人社局配合)
(二)基础设施建设工程
6. 稳步推进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。落实《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18—2035年)》,加快推进武进前黄、新北通用机场(运营中心)建设。提升溧阳长荡湖机场航行服务能力,推进跑道延伸、航站楼升级、电动飞行器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工程,飞行区等级提升为2B。(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市发改委、溧阳市、武进区、新北区配合)
7. 统筹布局低空航空器起降场(点)。结合特色文化旅游、城市空中交通、无人机物流、医疗紧急运输、城市管理等需求,分级分类规划布局低空航空器起降场(点),研究形成《常州市低空航空器起降场(点)布局规划(2025—2030年)》和《常州市低空航空器起降场(点)规划建设管理办法》。(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各辖市、区,常州经开区,市有关部门配合)
8. 建设低空智联信息网。依托5G低空专网、雷达、通感一体等先进技术,优化全市低空通信、导航、监视、气象网络覆盖,在全市构建设施互联、信息互通的低空物联网络。充分利用现有5G基站资源等信息化设施,按照低空空域保障设施建设要求和低空航线及空域使用需求,综合运用“北斗+ADS-B+5G/5G-A+卫星互联网”等技术,完善低空智联信息网,逐步推进通信、导航、监控、气象等配套设施建设,实现重点应用场景全覆盖。(市工信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气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)
9. 协调划设低空空域和航线。积极对接协调各方,做好地方政府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相关工作。编制低空数字空域、航路航线图和《环太湖低空空域分类划设与使用管理规则》,动态划设低空飞行管制空域。(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各辖市、区,常州经开区、市资源规划局、常州机场配合)
10. 构建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体系。组建市级低空服务中心,构建低空飞行服务和监管机制,提供高效可靠的低空飞行环境。建设上下衔接、区域协同的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,通过低空智联网数字孪生、空域管理、航线规划、风险评估、动态监控等,实现低空飞行的“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全域服务、全程监管”,共享低空飞行相关信息。(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市公安局、市资源规划局、市数据局、常州机场配合)
(三)应用场景搭建工程
11. 丰富政府公共服务场景。率先在治安防控、城市消防、巡检巡查、城市管理、交通治理、国土测绘、医疗救助、环境治理、应急救援、人工增雨、气象监测等公共服务领域,拓展应用场景。围绕环太湖地区综合整治、常州消防“无人机智能感应平台”、常州交控高速公路无人机日常管理、常州交警城市交通无人机协助治理等方面打造3-4个无人机应用试点示范,逐步推广应用经验。构建统一的低空城市管理服务系统,统一管理、统一调度,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实现无人机应用,节约集约利用无人机资源。(市发改委牵头,市公安局、市资源规划局、市城管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卫健委、市应急局、市气象局配合)
12. 探索客货运输运营应用场景。积极推动利用直升机、eVTOL,开辟面向都市圈城际、环太湖、市域等空中交通航线,支持中短途航线进机场、进高铁站、进园区、进景区等城市功能区。探索开发环太湖、沿长江运河等物流应用场景,积极开展低空智慧物流试点。(市发改委、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各辖市、区,常州经开区、市文广旅局、市邮管局、市物流集团、铁路常州站、常州机场配合)
13. 拓展市场消费应用场景。依托长荡湖通用机场等,开展飞行培训等业务。聚焦常州恐龙园、春秋淹城旅游区、天目湖旅游景区、环球动漫嬉戏谷、大运河文化带、茅山森林世界等度假区、旅游景区,布设飞行营地,开发eVTOL观光、热气球、动力伞等飞行体验点,开展空中游览、飞行培训、航拍航摄、编队表演、空中赛事等低空运营活动,构建“低空+运动”“低空+文旅”新型商业生态。(市文广旅局、市体育局牵头,各辖市、区和常州经开区配合)
(四)试点示范创建工程
14. 创建苏锡常环太湖区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。与苏州、无锡共同构建环太湖试验区综合示范运行体系,打造环太湖区域特色场景运营模式,探索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同管理规范,构建跨市域无人机运行管理技术标准体系,建设长三角区域低空产业协同示范区。重点支持溧阳市建设通用航空数字检测与适航认证中心,推动开展无人机试运行、动力检测、适航审定、支撑要素试验、创新产业生态试验等业务,实现低空航空器等完成“研发-制造-验证试飞-适航审定-销售”主要流程。(各辖市、区,常州经开区、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财政局、市交通运输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)
15. 打造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区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建设,依托新能源汽车、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,促进相关园区向低空经济方向拓展。利用溧阳市、武进区、新北区现有基础,进一步优化相关基础设施、技术研发条件,引导产业发展、培育产业生态,为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理论研究、风险评估、技术应用等提供试运行平台。(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信局、市商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)
(五)协同机制创新工程
16. 建立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。强化与东部战区空管部门、江苏省交通运输厅、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、江苏省公安厅等涉航部门对接协调,建立完善省市融合的“军地民”低空空域协同机制,在工作协同、信息通报、数据互通、任务审批等方面,形成军地民深度融合、管理方式科学、服务智慧便捷、飞行安全可靠的协同管理模式。推动低空飞行报批常态化属地管理,探索推进固定航线“备案制”管理模式。(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市公安局、常州机场配合)
17. 统一低空飞行标准体系。统筹考虑空域环境、低空制造产业布局、低空场景的市场需求等关键要素,在城市场景试点示范基础上,研究制定常州市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、低空场景应用、低空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规范,适时出台准入条款、航线申报、飞行监控、技术创新等相关标准。(市发改委、市工信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市场监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)
18. 提高低空安全保障能力。坚持包容审慎的安全风险管控理念,探索跨部门、跨领域联合监管和处置机制,加强飞行人员、飞行活动、数据信息、公民隐私等安全管理。强化低空飞行联合监管责任,加强低空违规飞行、隐私侵犯等监管打击力度,确保空防安全、公共安全和飞行安全。(市公安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应急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)
19. 加大金融资本助力。搭建包括银行信贷、企业债券、股权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。围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,建立涵盖人行、金融监管和发改、工信、科技等多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,提高信贷资金投放规模和效率。发挥政府基金的示范引领作用和龙城金谷投资机构集聚功能,引导社会资本在我市组建以低空经济为投资重点的专项投资基金;采取“园区+项目+基金”联动模式,支持知名投资机构赋能常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。(市政府办牵头,市发改委、市科技局、市工信局、市财政局、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配合)
20. 举办低空经济专项活动。支持举办低空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大赛、行业论坛、会议会展,扩大常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鼓励各类低空经济关联企业加大品牌宣传,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会展。(市发改委牵头,市科技局、市工信局、市商务局配合)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统筹协调。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,统筹推进低空经济发展,研究重大政策和事项,解决重要问题。市工信局、交通局、科技局、发改委分别负责推进产业制造促进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技术创新攻关、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方面相关工作。相关辖市、区结合自身优势组织专门力量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相关工作。
(二)强化政策支持。积极争取省级资金、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。统筹科技、工信、交通等部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,大力支持低空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。优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,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重点项目给予用地保障。
(三)完善要素保障。强化空间、技术、资金、人才、数据、用能等关键要素高效精准供给,支持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发展。充分整合国资国企平台、民营企业、高校院所等各方优势资源,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全市低空基础设施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等的建设和运营。
辅料:常熟低空经济性优服务质量发展进步2年净网行动策划方案人物明细单
扫二维码而光在微信拆开所选页
|